1-MAKING MISTAKES
丹尼特到底是达尔文的忠实粉丝,把进化论的一大核心列在了第一位。丹尼特从进化论的角度强调了犯错。如果没有犯错,那么生物只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,并且在熵的作用下逐渐消亡,而正是犯错让生物能够有机会尝试新的改变,提高适应能力。而且这样的尝试甚至不一定得是经过刻意思考后的改变,甚至只是一些随机选择就能让自己从中获益,当然,这需要多次的尝试。《反脆弱》作者塔勒布在炒股中强调的杠杆原理便是这一原则的体现:80%的选择是那些看起来稳定股,而另外20%的赔本概率极高。更搞笑的是,那20%你甚至都不需要刻意选择,如果量足够大,被随机选择的20%仍然有机会让你获益。而且,即使那20%经过了慎重选择,你很可能仍然错过了一些优秀的项目。Paul Graham在 Black Swan Farming 强调,即使是YC这么优秀的创业孵化器,也要时不时提醒自己,不能总守着商业教条,否则一些看起来荒谬实则高回报的创业项目也将失之交臂。塔勒布在《反脆弱》中极力贬低一些精于用数据预测选择的经济学家、政治家,一大原因便是,我们引以为豪的理性有时却与真相背道而驰,反倒让自己蒙受损失。
对于具备自我指修正能力的系统来说,犯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反馈。甚至如果没有犯错的机会,正常的功能根本不能正常运转。赵南元老师的《认知科学揭秘》中举了一些例子:
猫之所以在抓到老鼠之后还要“玩弄一番”,一大原因便是它需要在“玩弄”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反馈,让自己的捕捉技能不会因为体重、衰老等问题失调。
丹尼特举到的一个例子值得“玩弄”:要求写作时,很多学生往往卡在开头,一个字也憋不出来。丹尼特的答案“Blurt it out” 反而让没有头绪的内容渐渐清晰。写作便是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,写下来的东西其实不应该称为犯错,反馈才是最准确的回答。思想与语言构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系统,思想经语言表达后反而刺激思想本身改变,而这一改变又可以藉由语言本身表现,然后经表达后的语言又刺激思想本身变化······用阳志平老师来说,便是:
不要假设自己真的能听懂或者读懂。抓住一切机会,自言自语,将想到的写下来——从大脑工作记忆内存切换到外部载体。在执行记忆外部化的过程,会催生新的知识产出。对写作的写作,会催生写作;对学习的学习,会催生新的学习需求;对创业的创业,会催生新的项目想法。但记忆外部化存储空间,可以一键搜索而非分类整理。
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,对于具备自我修正能力的系统来说,“犯(fan)错”这一说法是不恰当的,叫它“反(fan)馈”才合适。而这样的系统,便是塔勒布用漂亮的“反(fan)脆弱”一词可以形容的体系。Fantastic(fanstatic).
借着这一模型,盲写为什么效率极高就一目了然了:工作记忆中反馈的成分更多,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。
参考:
《反脆弱》
《认知科学揭秘》
《学习六律与六思》